受邀至教會,以《無痛存到第一桶金》為主題進行分享,對象包括從大學生、剛進入職場、到已為人父母。摘錄講座部分內容。
釐清財務上的迷思
我觀察發現,社會在討論關於財務議題有幾個現象:
社群媒體發達、容易產生比較心態
主打快速致富、財務自由等罐頭口號,忽略每個人或家庭的獨特性
著重找到「投資標的」或「投資方式」,忽略其他財務部分和過程
講座中以案例說明,當我們在財務上所做的錯誤決策所帶來的影響,這包括:
買到現階段不合適的保險工具:擠壓預算、甚至造成本金虧損。
舉債投資、過度槓桿:樂觀盲目看待投資報酬、忽略欠錢還錢的事實。
沒有明確投資策略:生活和情緒隨投資市場大起大落、影響原本本業。
保障不足:當意外發生時,無法透過合適的保險工具彌補財務損失。
基督徒理財:讓財務這棵樹長在好土裡
在馬太福音中有一個比喻:「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;撒的時候,有落在路旁的,飛鳥來吃盡了;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,土既不深,發苗最快,日頭出來一曬,因為沒有根,就枯乾了;有落在荊棘裏的,荊棘長起來,把它擠住了;又有落在好土裏的,就結實,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」
原本這比喻是指,雖然有許多人都聽了耶穌所說的話語,但卻依著每個人自己「心田」的不同狀況、而有不同結果。
財務也是如此。就像一棵樹一樣,必須擁有扎深的根才可以豐碩地結果;財務要健全,必須擁有四個強健的根基:收支、信用、風險、資產。而好土,就像是我們每個人在財務上能夠擁有好習慣、好體質、好系統,讓我們的財務資源可以結實百倍。
比起一味節省、更應學習如何正確投資
支出有僵固性,再怎麼節省,該吃的還是要吃、住的錢也省不了,也因此節省有限。
因此現階段除了控制支出外,也應該學習如何正確地花錢、或者說正確地「投資」,以增加我們的資產和籌碼。這包括有形的金融資產,以及無形資產,像是自身的專業軟硬能力,甚至是社交網絡,以提升我們未來的本業收入。
埃及法老的夢給我們的啟發
在創世紀第 41 章中,記載著約瑟為法老解夢的故事(可點選以下看完整故事)。
點擊左邊箭頭看完整經文內容
約瑟為法老解開,埃及接下來會有七個豐年、隨後有七個荒年,因為那後來的饑荒非常嚴重,甚至埃及地的人都忘了先前的豐收。並囑咐法老:「在七個豐年的期間,徵收埃及地出產的五分之一,叫他們聚集未來豐年一切的糧食,積存五穀歸在法老的手下作糧食,儲藏在各城裏。這糧食可以為這地作儲備,為了埃及地要來的七個荒年,免得這地被饑荒所滅。」
當然我們不一定會做夢,做了夢也不一定解得開,但我們可以從中學習未雨綢繆:
準備一定數量的緊急預備金(約 6 個月的生活支出),以因應不時之需。
可參考儲蓄率至少需 2 成,當然得視個人狀況而異。
基督徒理財:行事公義,並在漫漫一生中尋求智慧
箴言4:7-9 智慧為首,所以要獲得智慧,要用你一切所有的換取聰明。高舉智慧,她就使你升高,擁抱智慧,她就使你尊榮。她必將恩惠的華冠加在你頭上,把榮冕賜給你。 箴言16:16 得智慧勝過得金子,選聰明強如選銀子。 箴言16:8 多有財利,行事不義,不如少有財利,行事公義。
講座最後也勉勵,在一個現實與充滿比較的社會中,難免有時會混淆什麼是需要?什麼是想要?從填飽肚子、到追求生活品質、到追求富足是人之常情,但財富終究是要為我們所用,而非只是追逐不斷增加的數字,淪為金錢的奴僕。
而比起財富,更應該尋求智慧。因為財富是一時的,而智慧是一輩子的,而公義,更是永恆的。
其他關於聖經中說明經濟和財務的內容,可參考《基督徒理財:靠信仰能吃飯?淺談如何透過信仰領受經濟祝福》。
歡迎點擊以下了解更多: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