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人不外乎面對2個選擇:投資標的、投資時機。然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:做出上述選擇的困難。對多數投資人而言,透過資產配置的投資原則,能夠持續參與市場、又能享有一定滿意的報酬,也得以從萬中選一的焦慮中釋放。
資產配置:不同資產類別的15年逐年報酬
下面圖表來自該網站,顯示自2007年至2021年共15年、每一年度不同資產類別(Asset Class)的年度報酬率(包括再投資,且不包括費用和支出),每一年度自上至下為表現最佳至最差。以2007年舉例,當年度最佳為新興市場(EM)39.8%,最差則為不動產證券化(REIT)-15.7%。然而隔年2008年,新興市場(EM)馬上跌到谷底 -53.2%。
其中資產配置(AA),是包含了 15% 大型股、15% 成熟市場股、10% 小型股、10% 新興市場、10% 不動產證券化、40% 高評等債,且每年再平衡的投資組合,股債比大致上為 6:4。
資產配置:不同資產類別參考指數
從以上兩圖可以發現:
投資人每一年要找出當年優勝冠軍的機會是微乎其微。
回歸均值現象:當某一資產類別某年出現超高報酬率之後,隔年往往就會出現超低報酬率,反之亦然。
資產配置(AA)在逐年報酬中處於居中位置。
為避免圖示太複雜,以下僅用大型股、新興市場、高評等債、現金和資產配置,作不同圖像呈現。
資產配置:不同資產類別逐年報酬率呈現
說明:
2008 年金融海嘯股票類別遭遇重挫,但高評等債(HG Bond)為正報酬。股債仍呈現負相關,在股災時債券能做為緩衝墊。
透過此圖可以更明顯呈現回歸均值現象,有漲潮、即有退潮。
新興市場(EM)波動幅度相當大,資產配置(AA)波動幅度居中。
一開始投入100元,經過15年的累積報酬
說明:
長期來看,現金不敵通膨。
縱使上一張圖呈現不同資產類別逐年會遭遇上下起伏,但經過15年累積報酬都為正。代表著經過長期投資,虧損機會相當相當的低。
大型股(Lg Cap)累積報酬最佳、資產配置(AA)居中。但這意味選擇大型股就沒問題了嗎?詳細來看,大型股參考指數是美國 S&P500,且是自 2019-2021 年有高幅度成長。然而 2022 年迄今美國大型股已呈現修正下跌,所以回歸均值的道理在高度成長時亦適用。
新興市場(EM)縱使看起來大起大落,但累積報酬卻不及資產配置。這提醒我們,當打著高報酬、新機會為噱頭的投資,應該多加留意。
資產配置:不同資產類別的年化報酬率&標準差
說明:
對投資市場合理的期待年化報酬率,大約是 3~10%,而且透過以上圖片說明,會知道投資沒有所謂穩定收益。
當追求最高報酬的同時,對應的是最大虧損的可能,可參考新興市場(EM)。
重點在報酬與風險關係,風險的具體化即是標準差,意味逐年報酬的波動度。以資產配置(AA)來說,年化報酬 6.66%、標準差 11.21%,與許多資產類別相比,意味可用更低的波動程度取得更好的報酬成果。等同是你的心情不會隨著投資組合表現大起大落、卻又能取得更好的成果。
不是預測和選擇冠軍,而是透過資產配置參與全數不同的資產類別。
資產配置告訴我們:This Too Shall Pass
有個故事,在古代有個東方君王請大臣找到一個指環能夠「使歡欣的人憂愁、使哀傷的人歡喜」,最後大臣找到一個指環上刻著「This too shall pass:一切終將過去」。用成語來說就是樂極生悲、否極泰來,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或狀態是會持續不變的,終究會消逝。
在投資領域也是如此,市場會有「回歸均值」的現象:「績優股最終也可能淪為垃圾股,而今日的輸家很有可能就是明日的贏家」。所以對投資人而言,是否存在無論任何情境都有一個能夠持續參與市場、獲得報酬的方式?
我相信從以上圖片說明和歷史經驗來看,做好「全球分散、資產配置、長期投資,以及維持投資紀律和行為情緒的管理」,投資人一定能享用市場美好的果實,也能從選擇的焦慮中得以釋放。
「投資組合應該盡可能降低落入貧民窟的可能性。火力集中的投資組合,致富可能性雖然更高,但退休貧困的可能性也同樣增加。」──《投資人宣言 The Investor's Manifesto》
「投資就像是撫養小屁孩──看著他們一路上如何『有趣地』成長為健全的大人。有經驗的父母知道將眼光放長遠,而不要死盯著日常的爭吵。」──《投資的奧義 The Elements of Investing》
「在全球蕭條的時期下,做一個充滿樂觀而堅強的人;並在歌舞昇平的盛世裡,做一名兢兢業業的歷史學家。」──《行為投資金律 The Laws of Wealth》
若您對於如何安心投資、獲取理想報酬,歡迎預約諮詢,我將與您聯繫,將理財規劃的觀念和做法傳遞給您。
歡迎點擊以下了解更多:
Comments